48载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

作者: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1-11-21

48载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

——记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

1974年参加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知识,从一名普通的科辅人员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农业领域知名学者;带领团队用科研成果,推动兵团成为我国在大田农业生产中应用节水滴灌技术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应用农业节水滴灌技术的样板……11月18日,扎根边疆,在基层一线连续48年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的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服务中找到科学问题

尹飞虎喜欢和农业职工在地里聊天,他常常和一名职工一聊就是20多分钟。多年来,尹飞虎科研团队的成员们养成了和农业职工一起边看作物长势边聊天的习惯。

在尹飞虎看来,农业科技人员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要常常到地里来。要立足农业生产,解决职工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从中发现科学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再用成果来指导实践、指导生产。

20多年前,兵团开始引进学习以色列滴灌节水技术。北疆团场开展小面积试验时,尹飞虎来到试验田察看新技术运用情况。尹飞虎深刻地认识到,在兵团发展节水农业符合国家战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次次深入田间为农服务,尹飞虎找到了亟需破解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适合滴灌运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把节水与增产增效紧密结合起来。

1996年起,他带领团队围绕滴灌节水随水施肥环节急需解决的专用肥料品种问题,在科学高效利用水、肥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工作。

破解水溶肥研制难题

研发适用于滴灌的水溶性肥料,首先要解决磷元素的水溶性问题。面对这个化工难题,尹飞虎毅然带着团队迎难而上。

科技创新来源于实践。在一次次出入田间地头和实验室的实践中,尹飞虎团队得出结论,用于滴灌的肥料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水溶性好,不堵塞滴孔;二是养分配方合理,利用率高;三是成本低。

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试验,尹飞虎团队终于发现,磷酸二氢钾里面的磷,如果采用热法磷酸工艺生产,不仅有害物质少,而且水溶性非常好,这成为研发水溶性肥料的重要突破口。

为了摸清磷元素在土壤作物中运移规律,需要定期做同位素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磷肥运移距离小,地表施用,不能到达作物根部”的质疑,被试验数据打破,研发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了找到价格低廉的原料,尹飞虎团队多次远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调研,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工业生产黄磷时产生的副产品贫泥磷。他们自主研发出贫泥磷回收和快速结晶技术,使磷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历时3年,尹飞虎团队研究出棉花用滴灌高效固态复合肥。这种肥料不但含有氮、磷、钾大量元素,还含有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该产品技术每亩节费30%左右,增产1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兵团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经专家认定,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让科技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为推动全国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以来,尹飞虎在农业部农垦局(现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的组织下,带领团队先后在全国32个垦区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并编写了相关培训教材,在新疆以外的省份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各省份气候条件不同,有些省份每年有季节性干旱期。深入调研后,尹飞虎团队及时调整了各地不同季节肥料施用浓度。

针对职工反映的传统滴灌技术造成土壤耕层盐分上升等问题。近年,尹飞虎带领团队开发滴灌农田土壤盐渍化灌排协同防控技术,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眼下,除了推广技术外,尹飞虎还带领团队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攻关。“未来,我们要在实现智能化操作的同时,实现更加精准的滴灌。”尹飞虎说,“农业技术研究是没有尽头的,只要能干,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一键分享:
编辑: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8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