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随着夜幕降临,暑气退散,十二师五一农场星光夜市华灯初上,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虾尾、小龙虾、生蚝,来尝一尝……”7月3日,在烟气缭绕的爆炒海鲜摊位前,马杰和家人一边吆喝着招揽生意,一边忙着准备食材。
伴着锅铲碰撞油锅的脆响声,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马杰一边抡着大勺翻炒着锅里的虾尾,一边说道:“现在是旺季,我们这个摊位每天能收入2000多元。”
马杰去年5月就在这里经营爆炒海鲜摊位,因为收益可观,今年夜市一开张,他便赶紧租下了去年的摊位继续干。“我父母都是五一农场退休职工,我就想在他们身边创业,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这日子,有奔头!”马杰说。
从特色小吃、水果到家居百货,五一农场星光街夜市诸多摊位上,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和马杰一样,摊主大多为农场的职工群众。
作为农场职工子女,看着农场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马杰感慨颇多。特别是农场建设第一批保障性住房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那可以说是农场从来没有过的壮观场面了。项目工地上,到处是林立的塔吊、穿梭的载重车,一栋栋新楼就这样拔地而起,我们也开启了新的生活。”马杰说道。
2012年以来,五一农场以连队整合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搭建起了城镇化建设的骨架。到2015年,建成保障性住房83栋6668套,9000余名职工群众迁入新居,城镇集中供热、供水、供气覆盖率达100%,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从此发生历史性变化。
实施“四横四纵”道路基础设施及综合管网建设工程、成立4个社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化,成为五一农场集聚人口、吸纳产业、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
五一农场也由此褪掉“土气”,走向城镇化的“诗和远方”。
走进位于五一农场“耳语时光”多肉大棚,眼前是成片色彩梦幻、形态娇憨的多肉植物,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游玩消费。
“耳语时光”多肉大棚负责人刘利正是看准了农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才在农场租赁大棚种起了多肉。她说:“我现在经营2座大棚,依托农场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夏季都会迎来一波销售热潮,来买花、拍照的游客特别多,每月收入2万多元。”
截至目前,五一农场共有花卉种植大棚120余座。花卉种植业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农场文旅融合发展。
在头屯河东岸,新疆游客集散中心人气正旺。每天停靠在这里的旅游巴士络绎不绝,日均接待跟团游客近2000人次,节假日最高接待量达5000人次。
几年前,五一农场只是乌鲁木齐瓜果蔬菜、肉蛋奶禽的生产基地。如今,乘着兵团五一新区建设的东风,这里产业不断升级,商区日益繁荣,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五一农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57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21.24%。
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康华农庄等特色农家乐,实现“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夜经济,形成集夜景、夜游、夜宴、夜购等于一体的夜间旅游产品体系;规划建设体育馆、特色街区、星级酒店群等一系列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新疆文旅融合新高地、兵团首善印象区、新疆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迈步新时代,五一农场正着力绘就一幅“诗和远方”融合发展的精彩画卷。
“农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产业引领,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职工群众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的城市里。”五一农场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牛京辉对记者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