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十四师四十七团——老兵精神薪火相传

作者: 马军权 通讯员 高小霞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2-10-15

  10月,十四师四十七团的枣园里,红绿相间的骏枣挂满枝头,设施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生机盎然。

  “如今,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团部还修建了人工湖,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10月13日,四十七团退休职工李淑兰高兴地对记者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十七团传承弘扬老兵精神,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驱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沙海老兵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承老兵精神 争做“沙海新兵”

  阳光明媚,白云飘飘。在四十七团文化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巍然矗立。

  “我是听着沙海老兵的故事长大的,作为沙海老兵的后代,我有责任讲好他们的故事,让老兵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讲解员夏天对记者说。

  夏天的外公是沙海老兵王有义。当年,在王友义的要求下,夏天的母亲王宗敏放弃外出工作的机会,留在团场学校,把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

  “父亲在世时常说,屯垦戍边是党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一生都没有离开团场,教育我们也要扎根团场。”王宗敏说。

  2018年,在王宗敏的劝说下,夏天回到四十七团,成为老兵精神展示馆的一名讲解员。

  “我会一直讲下去,把沙海老兵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传承弘扬老兵精神,爱上兵团这片热土。”夏天告诉记者。

  老兵不“老”,精神永存。在老兵精神的感召下,很多沙海老兵的后代留在了团场,还有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扎根团场、奉献青春,成长为“沙海新兵”。

  提起艾乐松,四十七团许多职工群众会竖起大拇指。2014年,艾乐松大学毕业后,从山东来到四十七团医院工作;经过他的努力,四十七团医院成立了中医康复理疗科,职工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了。

  “一道命令,执行一生,老兵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艾乐松说,“作为一名‘沙海新兵’,我将传承弘扬老兵精神,为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老兵精神 推动融合发展

  四十七团与和田地区墨玉县阔依其乡、喀尔赛镇等七乡三镇穿插接壤,呈现“连接村、地挨地、房靠房”的嵌入式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十七团持续推进兵地经济、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等各项工作融合发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走进四十七团八连,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温室大棚,茂佳园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海峰正带着十几名员工给花卉苗木浇水。

  “我现在每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年底还发奖金,在这里不仅赚到了钱,还学到了技术,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墨玉县阔依其乡居民排塔尔·艾海提告诉记者。

  “老兵们在推动兵地融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作为新时代的兵团人,我们要以沙海老兵为榜样,秉承兵团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传统,推动兵地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周海峰说,合作社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兵地群众就业增收。

  每周五下午,家住墨玉县城的阿米娜·阿布杜热合曼都会赶到四十七团中学,将在这里上学的女儿伊丽姆努尔·阿巴拜克日接回家。“四十七团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水平高,同学们特别友好,我喜欢在这里上学。”伊丽姆努尔·阿巴拜克日说。

  四十七团中学良好的教学水平和学习环境,吸引了周边县乡的不少学生前来就读。随着兵地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的种子在当地中小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十七团积极搭建增收平台,吸纳地方群众转移就业,近5年来,团场务工人员达3万人次;累计派出“致富能手”2000余人次,为地方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兵地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与周边县乡医院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吸引周边县乡1330人在团场就学……

  用好宝贵财富 谱写新的篇章

  老兵精神展示馆内,一件件军垦文物、一篇篇文献记录、一幅幅历史图片,再现了沙海老兵栉风沐雨、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受老兵精神的洗礼。

  四十七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长孙磊磊告诉记者,近年来,团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屯垦戍边历史、老兵故事等元素融入城镇建设,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沙海老兵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也鼓舞激励着团场干部职工群众接续奋斗。仅今年上半年,老兵精神展示馆就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

  今年,四十七团大力推进老兵精神展示馆3A升4A提升工程和老兵驿站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编制四十七团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在四十七团桃花源农庄,绿意盎然的葡萄长廊,随风飞舞的风车,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美食、赏美景。

  “我们农庄有大盘鸡、烤肉等特色美食,还有活鱼活鸡、绿色蔬菜,游客能吃到地道的农家美味,每年5月到10月,还有各种瓜果供游客采摘。”桃花源农庄经营者吐地买买提·吐达洪说。

  吐地买买提·吐达洪是四十七团七连职工,此前他和妻子承包枣园,积攒了30多万元钱。随着团场旅游业快速发展,吐地买买提·吐达洪萌生出利用自家老房子开办农家乐的想法。

  在四十七团党委的支持下,七连注册成立桃花源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吐地买买提·吐达洪是合作社最大的股东,也成了农家乐的经营者。

  四十七团党委书记、政委郭鸿海告诉记者:“兵团事业需要接续奋斗,老兵精神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今后,我们要用好老兵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用老兵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团场扎根奉献,奋力谱写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6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