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师五十四团,记者见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一条马路分割出两种景观:一边是浩瀚无边的沙漠;另一边,大片绿色浩浩荡荡向远方延伸。
谁能想到,在缺水、风沙漫天的恶劣条件下,五十四团却向沙漠腹地推进了10.5公里,无垠的沙海被改造成各族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态田园,建成了全国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
这个沙漠中的绿色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来到五十四团寻找答案。
11月18日,在五十四团三连职工王远社家的油莎豆田里,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刚刚收获的油莎豆被装进车斗。远处,一个个圆柱形草垛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即将被送往附近的肉牛养殖场。
王远社满心欢喜,轻轻捻掉油莎豆表面的沙土。“我们割完草再收豆,草和豆都能卖钱。亩产300公斤油莎草、300公斤油莎豆应该没问题,亩收益在2000元以上。”经验丰富的王远社看一眼手中的油莎豆,便测算出大致收益。
种植油莎豆效益这么好?
“这是一种集粮、油、饲草于一身的农作物,耐碱耐旱,适宜沙质土壤种植,油质可与橄榄油媲美,还可磨粉、饲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凤华告诉记者。
油莎豆不仅经济价值高,其生态效益同样不可小觑。“这里原来是一个沙包,四季风沙不断,自从种了油莎豆,风沙小了,土质也改良了,油莎豆长势一年比一年好。”踩了踩脚下的土地,王远社笑着说。
向沙漠要发展,向沙漠要效益。如今,五十四团油莎豆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2000亩扩大至2万余亩,团场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7级以上大风天数从过去的每年110天以上,减少到现在的35天左右,绿化覆盖率从以前的8%提升至50%。
在离王远社家不远的图木舒克市刀郎阳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将一捆捆油莎豆草送入搅拌机。该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约600亩,目前肉牛存栏1000头,预计明年养殖规模将扩大至5000头。
五十四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养殖场落户团场,既能就地回收油莎豆草,又能为本地有机肥料厂提供原料,为团场补强以油莎豆为核心的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近年来,五十四团根据油莎豆草饲用、块茎油用两大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图木舒克市刀郎阳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三礼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肉牛养殖场、油莎豆精深加工产业园,基本形成“油莎豆种植—加工—榨油—酿酒—豆粉—高蛋白饲料—养殖—屠宰—畜产品—冷链—销售”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十四团党委书记、政委陈军表示,五十四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油莎豆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为抓手,发挥好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的优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当好生态卫士,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