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同频共振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者: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02-06

同频共振跑出发展“加速度”

——探寻“连队美、产业兴、职工富”的成功密码

  连队是兵团最基本的单元,是兵团履行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的“细胞”。连队工作做好了,基层基础夯实了,民心民力凝聚了,才能充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近年来,兵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兵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把连队改革作为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建立了“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实现连队体制的革命性重塑。基层连队与改革同频共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行动,激发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连队美、产业兴、职工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连队如何美,产业怎么兴,职工群众靠什么富?

  今年春节前后,本报组织采访组深入南北疆,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进连队、访职工,看变化、听感悟,探寻“连队美、产业兴、职工富”的成功密码。

  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破解生态宜居连队建设难题——

  九师一六一团六连:

  “小”环境凝聚“大”人心

  位于中哈边境的九师一六一团六连,坐落在绵延的巴尔鲁克山脚下。

  走进连队,街道宽阔、巷陌交错,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在连队养殖区,职工胡锋正在给牛添草料,圈舍里,80多头牛个个膘肥体壮。

  别看现在连队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

  “六连是全团最大的连队,牛羊存栏数多,给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冲记得,职工们将养殖圈舍建在河边,不仅有碍观瞻,还污染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宜业连队?六连将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

  李冲介绍,连队清理百余座羊圈和一批私搭乱建建筑,清除垃圾上千吨,另外选址新建养殖区,采用私建公助的模式修建圈舍,实现人畜分离。自此,困扰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解决了。

  同时,六连硬化道路、植树造林、安装路灯、改造厕所,连队面貌焕然一新。

  当乡村之美逐渐呈现,在外的游子也纷纷返回家乡,投身创业热潮。

  这几天,“乡约·山上人家”庄园经营者、返乡创业人员侯家卫谋划改造庄园。旅游旺季时,来这里用餐住宿的客人时常爆满。

  兵团党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围绕稳就业、增收入、强保障、促健康、优生态,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李冲心中,今年的发展思路已经清晰:落实退牧、休牧、轮牧举措,加快建设高标准果园,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民宿等服务业……

  “待到山花烂漫时,连队肯定更美丽更热闹!”李冲满怀期待。

  曾经遍地垃圾、草原退化,如今干净整洁、宜居宜业,连队发生的显著变化带来一些启示: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连队科学划分生活区和养殖区,持续美化环境,不仅改善了民生,也为连队发展奠定基础。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积极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观,培育旅游新业态,推动“美丽资源优势”变现为“美丽经济价值”,为连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连队产业单一动力不足难题——

  四师七十九团四连:

  合作社挖出“聚宝盆”

  从可克达拉市向西南而行,经过大片农田,在冰雪覆盖的乌孙山下,一个风光秀美的连队映入眼帘,这就是四师七十九团四连。

  七十九团党委书记、政委李昆朋介绍,团党委紧抓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契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队产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迅速做大做强。2022年,四连产值再超亿元。

  发展产业,四连并不具备先天优势:耕地虽多,但土壤贫瘠,风大沙密,曾是远近闻名的戈壁荒滩,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如何以产业振兴带动连队发展?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刘刚介绍,在求新求变中走出一条提质增效之路,成立合作社是关键一招。

  在四连硕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努尔波拉提·达吾列提克力德告诉记者,加入合作社,有了分红,还有了托管身份地和务工收入,2022年纯收入8万多元。

  刘刚介绍,合作社下设7个产业合作组织,2021年总收入2300余万元,利润达710余万元,有力带动了社员增收。

  如何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李昆朋告诉记者,发展连队产业,要解决种什么、养什么,怎么销、如何增收等问题。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破题的关键。

  对接大市场,什么畅销种什么,什么好卖养什么。四连把突破口放在通过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发展上,一鼓作气引进7家企业,助力连队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如何带动更多职工加入合作社,共享发展红利?“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刘刚说,连队探索出“党支部+产业链+合作社+职工”模式,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激发了职工入社热情。2022年,四连职工100%入社,带动农业、畜牧业、服务业全面发展,连队产值达1.2亿元,较2021年增长8.9%。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连队产业风生水起!”刘刚信心满满地说。

  曾经的戈壁滩变成了“聚宝盆”,给连队发展经济带来一些启示:

  厚植成长沃土。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

  力补产业短板。引进相关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带动产业增效、职工增收。

  紧密利益联结。提高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运营水平,吸引职工入社,激发发展动能。

  发展特色种植业放大农业优势,破解农产品同质化和效益不高难题——

  二师二十九团四连:

  “优”“特”带动产业兴

  2月4日一大早,吃过早饭的二师二十九团四连职工李朝合直奔他的致富基地——两座西甜瓜种植大棚。

  “瓜苗长得不错。”看着大棚里一排排嫩绿的瓜苗,李朝合说,“2022年两座大棚收入20万元,今年春节过得格外高兴。”

  在二十九团,像李朝合这样通过特色种植增收致富的职工不在少数。

  二十九团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种出的西瓜甜度高、水分大、口感好。每年夏季,在库铁大道沿线,四连职工售卖瓜果已成为一道风景线。

  “过去,职工只知道种植棉花、香梨等,农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德明介绍,连队引导职工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体验式采摘的果蔬种植产业,让西甜瓜成为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增加职工收入。

  “我们在库铁大道沿线打造了50亩西甜瓜采摘园,建设了停车场、品尝区等配套设施,吸引周边游客前来采摘观光。”李德明说。

  同时,四连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采摘园,建成西瓜采摘园500余亩、红枣采摘园350余亩、桑葚采摘园300余亩,实现了“一园一品一特色”。2022年,四连职均收入2.7万元。

  如何落实好兵团党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农业巩固放大优势、提质提效要求?李德明表示,将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打造以特色种植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夯实以特色种植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二十九团四连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打好发展“差异牌”。立足优势,科学规划,盘活资源,在精挖细掘中加快连队产业发展。

  立足“特色”做文章。深挖特色资源,走特色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农旅融合新路子。

  因地制宜走现代畜牧业振兴之路,破解职工群众难以持续增收难题——

  三师红旗农场一连:

  养殖业闯出一片天

  1月26日,当晨光洒在屋脊的时候,三师红旗农场一起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热闹了起来,一头头壮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咀嚼着饲草,一旁,一连职工艾买提·买买提不时投草喂料。

  “以前种一年地才挣3万多元。2022年6月以来,我在合作社工作,每个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最近还领了7000元的分红。”艾买提·买买提说。

  过去,这里满眼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如今,建立起来的一个个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带动了许多职工增收致富。

  红旗农场盐碱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农作物产量低。由于种地收入少,许多职工在家里养殖牛羊贴补收入,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养殖户很难扩大养殖规模,“单打独斗”更难抵御市场风险。

  如何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红旗农场全力打造肉牛养殖基地,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红旗农场成立一起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肉牛品种,新建养殖园区,进行集中饲养。

  春节前,社员第一次领到了分红。农场还联系塔里木大学,在农场设立产学研实验实习基地,并聘请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提供服务。

  红旗农场一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一起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托合提·麦麦提说:“兵团党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为我们做强畜牧业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今年,我们计划对牛舍进行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加速形成以肉牛养殖为主的有机农业产业链,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向现代化、科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托合提·麦麦提介绍,到2023年底,合作社力争实现生产母牛存栏1000头以上,年生产牛奶1500吨,出栏商品牛2000头以上,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目标。

  盐碱地成为职工群众发“牛”财的“富贵地”,给连队发展畜牧业带来一些启示:

  转变观念,增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能有力推动养殖业提质增效,不断壮大连队经济。

  科学养殖,促进分散养殖、家庭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能推动传统畜牧业升级,带动职工群众持续增收。

  (参与采写记者:冯骏 兰玲玲 马军权 赵珺 徐彤彤 刘美惠子 实习记者 赵优)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