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点滴微光照亮道德星空 凡人善举汇聚时代力量

作者: 姜小薇 徐彤彤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03-31

点滴微光照亮道德星空 凡人善举汇聚时代力量

——第八届兵团道德模范群像扫描

  他们用爱心为社会与他人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的德行善举弘扬了社会正气,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的真谛,他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默默付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是奋斗的前行者、社会的引领者。日前,第八届兵团道德模范名单出炉。这些由兵团广大职工群众推荐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是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每一位从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兵团道德模范,都有一个感人暖心的故事;每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书写着时代的感动。

  不变的坚守 诠释真诚的初心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人也能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兵团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坚守,只因对事业的热爱——

  “2017年,我退休了,大家舍不得我,我又被返聘,回到医务室。大家需要我,我就继续工作。”今年66岁的马合木提江·阿合买提江是四师六十九团十二连卫生员,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至今仍坚守在岗位上。

  多年来,马合木提江·阿合买提江用医者仁心,为连队和地方职工群众看病抓药、消除病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赖。提起马合木提江·阿合买提江,大家都说:“他看的是病,暖的是心。”

  坚守,只因肩上的责任——

  八师一五〇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西北三面环沙。多年来,面对频发的风沙灾害、恶劣的生态环境,这里的职工群众坚持不懈造林、护林。

  上世纪60年代初,马宗辉来到一五〇团,将胡杨树种播撒在沙漠边缘。后来,他又让从部队复员的儿子马晓华跟着自己在林业站工作。种树、浇水、除草、修枝、打药、补苗……父子俩管护着一万多亩国家级公益林和300多亩防沙基干林。

  2006年,马宗辉去世,护林的责任落在了马晓华肩上。“从1995年成为护林员后,我的生活便再也没有离开过树。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完成父亲未尽的使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马晓华说,自己的愿望就是一直坚守在“沙海半岛”,看好这片林、守好这片绿。

  坚守,只因浓浓的亲情——

  百善孝为先。在十四师四十七团敬老院工作的23年里,舒万福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照顾每一位老人;三师四十一团西湖社区居民帕提古丽·亚库普十年如一日照顾因病卧床不起的公公,用心、用爱诠释着人间真情;29年来,七师农科所干部唐新华悉心照顾母亲和奶奶,以拳拳之心报答养育之恩……

  不同的选择 传递同一种力量

  人的一生面临很多选择,有一些选择,让人潸然泪下;有一些选择,让人肃然起敬。

  生死时刻,他们选择了救人——

  “快来人!快来人啊!救命啊……”2020年8月29日下午,家住十二师一〇四团西城东社区的姚志强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立即出门向着声音发出的地方跑去。赶到事发地点,姚志强发现邻居刘建军浑身是血、捂着头从自家院子里向外跑,身后是手中挥舞着菜刀的歹徒。眼看歹徒就要追上刘建军,姚志强顾不得自身安危,大喊着“把刀放下!”,随手抄起身边的木板冲了上去。

  面对身材高大、手持利器的歹徒,姚志强用尽全力挥舞着木板,找准时机将歹徒手中的菜刀拍落。搏斗中,尽管手中的木板被打断,但想到身后已经受伤的刘建军,姚志强丝毫没有退缩,最终将歹徒逼到了一个角落。后来,民警及时赶到,擒获了歹徒,刘建军夫妇也被送往医院,姚志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回忆起这段经历,姚志强说:“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哪怕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选择。”

  救下轻生女子,勇救落水儿童……和姚志强一样,姜迎春、朱傲然、王世军、闫文科也在危急时刻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选择向危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我的一颗心都留在这儿了。”从湖北援疆到扎根兵团,“全国模范教师”尹才华说,这是自己最骄傲的选择。

  11年前,尹才华带着期待和憧憬从湖北省潜江市出发,来到五师八十八团学校,成为一名援疆教师。很快,半年的援疆工作结束,舍不得可爱的学生、热情的同事,尹才华作出一个选择——再援疆3年。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3年又过去了,援疆期满的尹才华萌生了“留下来,一辈子留在兵团”的念头。

  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在家乡有稳定的工作,儿子刚满12岁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尹才华深知,“留下来”3个字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这一次,他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2015年9月,尹才华调到八十八团学校工作的申请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不舍,尹才华携妻带子举家迁往八十八团,正式成为一名兵团教师。

  平凡的故事 折射时代的荣光

  总有一种感动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阔步前行。在平凡的生活中,兵团道德模范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16岁,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出现吞咽困难、呼吸费力、声音嘶哑、吐字不清等症状;18岁,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病危:肺部严重感染、无法自主呼吸;2019年5月,因呼吸衰竭被送至医院,因医药费不足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2021年,向水滴筹平台提交申请,将当初筹到的126482元钱退还给帮助过自己的3565位好心人……这就是十四师二二四团四连职工苗彦彦的故事。

  “钱可以还清,恩情是还不清的,爱是一种能量,激励着我前行,我会把它传递下去。”感受过他人的温暖和善意,苗彦彦这个勇敢、乐观、坚强的女孩决定,一定要尽己所能带给更多人温暖。

  在一师阿拉尔市,有一支以“胡杨”为名的民间救援队。救援队以紧急救援为宗旨,以拯救生命为信念,开展水域救援、沙漠救援、城市搜救等救援服务。多年来,作为队长的罗彦森无数次带领队员向险而行,奋战在应急救援一线,用生命营救生命,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随着大家对公益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救援队、志愿服务队等公益组织,我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罗彦森说,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希望救援队能影响更多人,把温暖传递下去。

  “为了写稿子,不要命了?”这是家人的埋怨,也是兵团日报社记者兰玲玲写好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决心。

  兰玲玲在距离哈萨克斯坦边境线只有8公里的团场长大,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军垦人身上特有的品质,他们对祖国、对新疆和兵团的热爱,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成为她努力做一名好记者的动力。

  多年来,兰玲玲风尘仆仆奔走在天山南北,只为第一时间完成好采访任务,在经济、人物、重大典型、深度报道等方面,写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力、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的稿件,被大家称为“最拼的人”。

  德润人心,德行天下。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宣传工作持续开展,兵团上下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兴起了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一批批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以点滴之力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