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赴一场春天里的科技之约

作者: 徐彤彤 刘芳 杨倩 陈遂中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04-03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节气后,南北疆各师团春耕备耕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助力兵团农业生产开好局?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记者找到了答案。

  藏在试验田里的科研成果

  3月下旬,石河子市乍暖还寒。新疆农垦科学院附近的一片冬小麦试验田里已是绿意盎然。该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小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桑伟正在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乍一看区别不大,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品种。它们之间也是很‘卷’的!”桑伟俯下身,指着整齐的麦苗笑着说。

  走进试验田深处,嫩绿的麦苗随风摇曳。根据不同品种,试验田被一根根标签杆分成多个区域。

  “这片试验田种的都是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新品种冬小麦,目前共有160多个稳定的新品系。根据长势和产量,最终筛选出适合兵团种植的高产冬小麦品种。”桑伟说。

  麦田里,一根根黑色的滴灌带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像是根根“血管”横贯其中。

  “我们采用的是矮密早栽培模式,目前这个阶段麦苗必须保持‘矮’的状态,否则后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不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土壤的湿度不能太高,我们会随时监控。”桑伟告诉记者。

  桑伟提到的矮密早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均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首创。可以说,这块试验田里的所有农业技术,都来自新疆农垦科学院。

  首创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引领新疆棉花种植模式革新,并应用到小麦、玉米种植及高标准果园建设上;首创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全国应用该技术面积达1.3亿亩;首创农作物“干播湿出”种植技术,为新疆节水灌溉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带动全疆推广“干播湿出”种植技术3000余万亩、每年节水50亿立方米……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新疆农垦科学院蹄疾步稳。

  在距离石河子市300多公里外的六师奇台农场,二十二连职工邵大文正在自家地里忙活。去年,他种植的冬小麦以单产863.8公斤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而他选用的“新冬52号”小麦正是桑伟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写在田间地头的科研论文

  离开新疆农垦科学院,向南而行,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3月28日,在三师四十二团四连,大片棉田里,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正在犁地。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谢宗铭和两名研究员组成的棉花科技服务团队正在这里调研。

  “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科研方向。每年春季,我们都要到地里开展调研,确定科技服务项目。”谢宗铭说。

  南疆的暖阳照耀着广阔的棉田。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兵蹲下来抓了一把刚犁过的土给记者看。“南疆的地力普遍要差一些,盐碱程度重,受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季节性缺水问题,我们的研究方向就在这里。”陈兵说。

  棉花科技服务团队和四十二团四连“两委”成员一同查看了往年产量较高的棉田,了解棉花种植户的需求,并根据土壤情况、交通便利程度和植棉户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确定四连职工蔡天兵为今年的棉花种植示范户。

  “以往种棉花都是靠经验,今年有了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的指导,棉花肯定产量高质量优!”蔡天兵充满期待地说,“地已经犁好了,马上就按照专家的指导精量播种。”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棉种,棉花科技服务团队还调研了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企业,帮助6个兵地连村共建的示范田选定棉种,并协同开展好今年的棉花生长期技术服务。

  棉花产业是兵团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22年,兵团棉花单产创近10年来新高,这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植棉专家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紧密相关。

  “我们连续多年深入各师市的团场、连队,调研走访、推广培训,在全疆各地进行生产试验,围绕棉花品种特性进行反复试验,以期推荐最好的棉种、最高效的栽培技术。”谢宗铭说。

  202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在南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3个,在全国遴选优良棉花品种85个,筛选出适合南疆种植的优质棉种20个,为提升南疆师市棉花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针对新品种的特性,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棉花不同生长阶段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良繁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有力提升了基层植棉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我们的研究来自土地,又将研究成果回馈于土地。一切科研都为了服务兵团、服务职工,农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职工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研发什么、推广什么。”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周平说,“建院以来,我们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53项,获奖349项;育成麦类、棉花、杂交水稻、玉米、大豆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等农牧新品种150个,研制精量播种机等农牧新机具66种。”

  一粒种子蕴含的科技力量

  3月26日,四师六十八团二连职工邱书学在牛圈里清理积粪。“这些清理出来的积粪,都将作为肥料拉运到大豆地里。种好大豆,提高地力很关键。”邱书学说。

  邱书学是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种好大豆在他心里很重要。

  “去年,我创下了44亩春播大豆平均亩产442公斤的高产纪录,这与选用好的大豆品种密不可分。”邱书学说。

  创下高产纪录的大豆品种叫“新大豆2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品种之一。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创新团队通过选育和引种鉴定筛选,共育成大豆品种7个,区域试验中各品种平均亩产在222.9至280公斤之间。

  优良品种是确保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针对兵团农业生产现状,积极推进作物育种工作。“我们先后选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新品种72个,创造了多项玉米、大豆栽培全国超高产纪录。”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说。

  今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以国家棉花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现有国家、兵团重点实验室资源,改扩建国家种质资源库兵团分库,联合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和优势龙头企业,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兵团生物育种中心,聚焦棉花、大豆、玉米、小麦、向日葵、加工番茄、肉牛、肉羊8个优势物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和育种攻关,共建育种基地,打造种业产业集群。

  “围绕兵团及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新疆农垦科学院大力培育良种,推进种业振兴,努力研究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技术成果。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周平说,“作为新时代的兵团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在解决制约兵团农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发挥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为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