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带着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深深关爱,2020年,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新疆和兵团,开启援疆工作。
“参加过援疆任务的同志,受到了精神的、实践的洗礼和锻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期望你们在这里扎扎实实作出应有的贡献,也是一生值得自豪的贡献。”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期间,亲切接见援疆干部人才代表并合影,即席发表重要讲话。
3年来,援疆干部人才视援疆为使命、把兵团当故乡,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为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
3年来,援疆干部人才弘扬“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与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努力、团结奋斗,进一步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注入了强劲动力。
主动牵线搭桥,精准助力发展
“援疆是一种情怀,更是神圣使命。从带着感情和责任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了兵团人。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为兵团做点事,是我的朴素心愿和不懈追求。”这是一位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工作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心声,流露在文字间,见之于行动上。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援疆干部人才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3年来,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充分考虑受援地比较优势和发展需要,着眼长远、精准发力,努力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使援疆干部人才更好融入兵团、服务兵团,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中组部援疆干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副总领队、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窦新民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兵团党委提出的人才强兵团战略,窦新民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意见》,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指导编制新一批“组团式”援疆团队31个、需求计划援疆干部人才243名,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果持续巩固,受援单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社部援疆干部、兵团人社局副局长刘世民3次带队赴人社部对接对口援疆工作,组织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人社系统援疆项目、政策、资金需求清单和兵团人社事业对口援疆工作建议,与各师市共同争取中央和援疆省市的进一步支持,推动就业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财政部援疆干部、兵团财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新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兵团争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着力推进兵团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兵团税收征管体制。
商务部援疆干部、兵团商务局副局长樊世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先后为兵团争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数亿元;指导推进兵团城市申报国家试点工作,阿拉尔市、可克达拉市、石河子市成功入选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共青团中央援疆干部、兵团团委副书记艾里肯江·阿布来提争取兵团党委和团中央支持,全力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提质扩容,3年累计组织11500余名高校大学生来兵团服务,占西部计划项目实施20年总规模的62%,2023年实施规模计划超5000人,再创历史新高。
……
3年来,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援疆干部人才把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带到兵团,并结合兵团实际,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政策、项目、人才支持,为兵团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智力援疆,锻造人才队伍
2022年,教育部公布石河子大学顺利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其高质量发展又一次提供了良好机遇;2021年,塔里木大学获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中国科协公布了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认定名单,石河子大学等3家兵团单位入选……3年时间里,兵团科技教育事业喜报频传,科教兴兵团、人才强兵团的底气和力量愈发充足。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援疆干部、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李兆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援疆干部、塔里木大学副校长赵峰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援疆干部、兵团科技局法规处处长张伟等援疆干部人才的心血和汗水。他们说,援疆是一场接力赛,能跑其中一棒,倍感光荣。
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工作重点,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提高干部人才选派工作质量。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协调外出研修培训,手把手开展“传帮带”,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要生产出更高品质、更高产值的棉花,必须有科技的支撑。”作为中组部选派挂职新疆农垦科学院的科技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援疆干部杨作仁肩上扛着责任,在援疆期间走遍了天山南北。他与援疆博士团“援友”、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庆勇合作,整合棉花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和群体遗传变异数据,构建了目前兵团最全面、系统的棉花多组学数据库,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数据资源和分析平台。
国务院国资委援疆干部、兵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宇栋以兵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坚持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人才。2022年,兵团国资系统共引进人才1025人,是2021年的3.5倍。徐宇栋非常注重对引进的人才、干部加强培训工作,2022年,兵团国资系统培训各类人才2403人。
2023年3月8日,兵团医院隆重举行援疆“师带徒”拜师仪式,聘任北京协和医院援疆专家、兵团医院骨科中心第一主任李晔等10名援疆专家为援疆“师带徒”导师,共带教徒弟20名。带教中,援疆专家分别制定可操作的计划方案,从多方面提升徒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援疆‘师带徒’工作,帮助一批青年医师快速成长、成为科室骨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兵团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情系职工群众,绘就幸福底色
对口援疆,民生优先。如今,行走在天山南北,援疆印迹随处可见。一项项暖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把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播撒在兵团职工群众的心田,让大家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久受益,兵团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医疗是民生之需,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北京协和医院援疆专家余可谊来说,援疆不仅要帮助受援地提升医疗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当地职工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生活质量。
援疆期间,有着23年骨科工作经验的余可谊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兵团医院骨科中心医护人员完成了多项双通道脊柱内镜领域手术,促进兵团医院双通道脊柱内镜脊柱微创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疆内领先水平。3年来,28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医疗单位的专家来到兵团医院开展援疆工作。在他们的帮助下,兵团医院在眼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开展实施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多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我们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人民能够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民政部援疆干部、兵团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振国说。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刘振国积极发挥援疆干部桥梁纽带作用,为兵团争取了一批养老领域的优质项目。一师阿拉尔市、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师五家渠市、八师石河子市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一师阿拉尔市、八师石河子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为兵团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想把多年来的所学所悟运用到一线环保工作之中,为美丽兵团建设贡献力量。”生态环境部援疆干部、兵团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裴晓菲从未忘记自己的援疆初心。2021年冬季,裴晓菲带队赴八师石河子市开展执法检查、污染治理等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八师石河子市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2021年重污染天数减少了15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3.6%。
深知科学治污的重要性,裴晓菲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在六师五家渠市和八师石河子市各增设一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目前,兵团已建成由5个国控站点和9个兵控站点组成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对推动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支撑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兵团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发自内心感到高兴。”裴晓菲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制定谋划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规划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单位支持,有效解决各族职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民生难题。
弘扬兵团精神,推进文化润疆
春风化雨润心田。文化润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惠民工程、育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坚持把增进文化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润’字上下功夫,帮助兵团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兵团文化和文物事业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部援疆干部、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宁表示,文化润疆是一项系统工程,阵地是依托,项目是载体。只有建设高质量文化阵地,才能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结合兵团实际,张金宁牵头编制了深化兵团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各院团内生动力。3年来,兵团各直属文艺院团共完成10部舞台剧目的创排,其中7部为新创剧目;兵团庆祝建党百年跨界舞台剧《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等5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名录;秦腔《在绿色原野上》、豫剧《解忧公主》等作品,在业内广受褒奖。
“每天都在想如何让有关专家切实感受阿拉尔市和石河子市的历史文化,怎样才能让具备条件的兵团城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援疆干部、兵团住建局城建处副处长吴岩说。他积极与住建部相关司局就兵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做好沟通对接,促成住建部派遣专家组赴阿拉尔市和石河子市现场调研指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在吴岩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专家组认为阿拉尔市和石河子市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条件,现在,这两座城市已列入住建部“十四五”时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备名单。
中国银行援疆干部、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常委、三师副师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朱大鹏说:“深入实施文化润疆,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增进新疆各族职工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让特色地域文化“走出去”,朱大鹏与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探讨如何深入挖掘唐王城遗址中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成功举办第一届图木舒克(中国)历史文化论坛;与国家文物局沟通,对唐王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联合湖南卫视制作大型纪录片《神秘唐王城》。把优秀文化“引进来”,朱大鹏多次深入连队、社区调研,充分了解基层职工群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唐王城杯”职工篮球联赛,举办首届“唐王城”音乐节等活动,还首次将故宫文物展引入兵团,为职工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援疆以来,交通运输部援疆干部、兵团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霍凌一直把兵团职工群众当亲人。逢年过节,她经常到三师五十一团十三连和十八连走访调研,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通过霍凌牵线搭桥,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连续3年在五十一团开展“交通千里情·爱心一线牵”爱心捐赠活动。一次次真心帮扶,系牢了两地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同心结”。随着交往交流越来越密切,大家感情越走越近,民族团结之化结出丰硕果实。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文化援疆,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更大限度凝聚起各族职工群众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的力量。
聚力产业发展,强化造血功能
抓项目、搭平台、引龙头、拓市场……3年来,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务实推进产业援疆,坚持把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助力受援地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断释放、有效提升。
中国船舶集团援疆干部、兵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施俊集中精力,全力推动打造兵团优势产业集团。他与同事紧密合作,先后制定了兵团电力集团、胡杨基金、兵团能源集团和兵团文旅集团组建方案,协助完善了兵团再担保公司和中新建物流集团的组建方案。随着六大优势产业集团的先后挂牌运营,功能明确、主业突出、运转高效的兵团国有资本新布局得以加快构建。援疆期间,徐宇栋、施俊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会议暨国资央企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会、新疆与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恳谈会等会议顺利召开。中央企业勇于担当,与兵团签订合作协议18个,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3年来,国家能源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常委、十二师副师长、国能电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曹家军全身心投入招商引资工作,绘制产业链图谱、产业链招商地图和目标企业名录表,建立50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储备库。积极借助援疆资源优势,主动担任能源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链链长,先后与多家国内能源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商洽,达成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合作意向,填补了十二师接洽重大工业项目的空白。同时,为吸引企业到十二师投资,曹家军推动实施“一站式”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机制,坚持服务在一线,累计对接拜访企业2000余家,签约项目300余个。十二师服务招商项目一系列“组合拳”,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投资软环境。
“招商引资是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国证监会援疆干部、兵团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发展处处长王飞利用自身与金融机构业务联系密切的优势,广泛接触优质企业。2020年,他协助总投资15亿元的南疆碳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一师阿拉尔市,该项目当年完成实物工程量1.5亿元,有力支持了南疆师市产业结构调整。
发掘壮大受援地特色优势,用活用好援助方特色优势,援疆干部人才和派出单位因地制宜,加强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兵团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生机勃勃。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从五湖四海来到兵团、投身兵团、融入兵团、服务兵团。援疆有归期,情谊无穷期。援疆干部人才纷纷表示,不管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都会一如既往心系兵团、情牵兵团,继续为兵团事业发展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