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沙漠里的“金果园”

作者: 李志伟 赵珺 刘美惠子 冯波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09-02

  8月25日,“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全媒体报道团队一行从二师铁门关市城区出发,进入了荒芜的戈壁滩,行车约半小时后,车窗外的景色便不再单调,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出现在眼前。

  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但二师三〇团却看不到蜿蜒起伏的沙丘,满眼所见绿意盎然。

  停车走进三〇团一连的一座香梨园,只见翠中透红的香梨挂满枝头。种植户老刘正穿梭在香梨树间,忙着向客商推销香梨。今年55岁的老刘全名刘官林,是一连职工,有着多年种植管理香梨园的经验。

  “随便摘、随便尝,咱的梨又香又甜,汁儿还多,吃了保准还想吃。”夸起自己家的香梨,老刘喜上眉梢。

  “今年是个丰收年,能挣不少吧?”

  “目前已收获了90吨香梨,纯利润有30多万元。”老刘算了算,虽然香梨单价比去年略低,但由于管理到位,今年的产量高了不少。

  这片香梨园以前种的是棉花。老刘告诉记者,当时风沙大,每年都会遭受几次风灾,抗灾补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辛辛苦苦忙一年,却挣不上钱。

  2015年,团场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一亩地的果树可以补助1600元,团场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被风沙灾害折磨多年的老刘心动了,他想,种香梨树既符合国家政策,还能挣上钱,这事儿能干成!

  在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老刘严格把控果树修剪、施用有机肥、浇水等环节。第三年,他家的香梨树就开始挂果,第六年进入丰产期。如今,香梨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像老刘这样的香梨种植户,三〇团有700多人。

  “根据今年行情,盛果期的果园亩产能达两三吨,亩均纯利润在1万元左右。”三〇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黎新介绍说,香梨树是职工群众的“摇钱树”,更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林业资源。

  我们从《三〇团志》中了解到,早年覆盖这里的不是郁郁葱葱的绿色,而是昏昏苍苍的黄色。团场被沙漠包围,生态环境脆弱,年年遭受风沙肆虐。

  1968年,团里的林路队副连长曹珍和班长张宣忠通过香梨枝嫁接杜梨树,成功培育了当地第一棵香梨树。从此,香梨树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扎了根、连成片,不断孕育出甜蜜的果实,团场香梨产业就此发展壮大,昔日的连绵沙漠变成座座“金果园”。

  近年来,三〇团持续推进香梨园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香梨品质。如今,该团种植香梨树1.85万亩,培育出香梨、贡梨、“新梨7号”、玉露香等多个品种,是新疆最具优势的香梨产区之一。

  因三〇团园一连、园二连、园三连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去年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这里出产的富硒香梨也开始走红市场。目前,三〇团种植的富硒香梨树约5000亩,香梨产业更是成为团场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柱。

  “通过在防护林内建果园的模式,让三〇团建起了更加坚实、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起到了‘堵沙源、涵水源’的显著作用。”黎新说,团场辖区内的气候条件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从1958年建团起,该团各族职工群众坚持不懈绿化造林,构筑起了以绿洲外围天然荒漠林、绿洲边缘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林、人居绿化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截至目前,三〇团林地面积达60197.52亩。其中,经济林30158.97亩,国家公益林19873.95亩,人工防护林总面积10164.6亩。

  每年秋天,看着满园的香梨树上结满沉甸甸的果实,当地人无不自豪。他们知道,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4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