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万千桃李忆峥嵘 薪火相传铸辉煌

作者: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10-04

万千桃李忆峥嵘 薪火相传铸辉煌

——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纪略

  10月的南疆,金风送爽,果蔬飘香。位于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校园内,胡杨挺拔,松柏苍翠。学校红色文化广场中央,金色的阳光洒在王震将军雕像上。不远处,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占地4万平方米的图信大楼正拔地而起,将成为学校又一地标性建筑。

  65年前,王震将军带着一批农垦先辈和青年教师,在戈壁大漠、胡杨林深处创立了塔里木河农业大学(现“塔里木大学”)。

  “这所在沙漠中建起的大学,发展的历史不平凡、作出的贡献不平凡、肩负的使命不平凡,这三个‘不平凡’,时刻激励着每一个塔大人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不怠明日行。”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

  建校65年来,这座“沙漠学府”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胡杨学子,为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加快建设具有兵团特点、南疆特色高水平大学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引培并举立本兴源,软硬兼修引才聚才

  作为地处南疆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如何确立和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塔里木大学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立足南疆、特色兴校,是塔里木大学面对这一课题交出的答卷。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漫步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随着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项目的建设实施,学校办学承载空间的构架格局不断拓展。

  “不敢相信,这简直就是第二个塔大!”2020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的张宇阳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塔里木大学任教,他被塔大的校园规模震惊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都很好,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大幅提升。”张宇阳说。

  “学校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健全南疆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坚持引培并举,采取超常规措施,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集聚共享人才。”赵光辉说。

  近年来,塔里木大学注重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人才梯队,实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推进“胡杨英才工程”“能力提升工程”“人才环境工程”,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截至目前,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204人,其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达90.53%,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达45.34%。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放大“带团队、育人才”效应,塔里木大学聘请院士、天山英才、兵团英才、天池英才特聘教授、银龄教师等380多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南疆人才“蓄水池”作用更加凸显。

  2016年,学校生物学、园艺学、作物学、兽医学获批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2023年,学校9个学科获批兵团重点学科;增设南疆发展急需的工科、医科、教育类等本科专业28个,5年来理工农医教育类专业占比从68.42%提升至76.47%……近年来,塔里木大学坚持“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办学定位,按照“做优农理科、做强工科、做好医科、做精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思路,主动适应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

  截至目前,塔里木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和体系,整体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探源溯本培根铸魂,用胡杨精神培养时代新人

  “胡杨文化艺术节”“胡杨大讲堂”“胡杨·辅导员工作室”“胡杨·名班主任工作室”“胡杨·思政精品项目”……在塔里木大学,“胡杨”的印记随处可闻可见。

  这座建在沙漠边缘、胡杨林中的大学,从成立至今,一直如胡杨般坚守大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已深深融入塔大人的血脉之中,激励着一代代塔大人将个人光芒汇入时代的璀璨星河,扎根祖国西北边陲,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践行胡杨精神,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祁成年如是说。祁成年皮肤黝黑、身材消瘦,因常到南疆偏远乡镇和牧区送技术、送服务,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为“羊圈教授”。

  从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祁成年坚持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带着学生到偏远牧区,向牧民传授养殖技术,以言传身教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他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了新疆特别是南疆,成为当地畜牧行业技术骨干。

  胡杨不倒,精神永存。在塔里木大学,除了“羊圈教授”,还有“红枣公主”吴翠云、“胡杨公主”李志军、“核桃公主”张锐,涌现出一大批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的“四有”老师。

  这些实干担当的塔大教师们,以服务南疆为己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交出了一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时代答卷。

  受胡杨精神熏陶和感染,一批批塔大学子胸怀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新疆、扎根南疆、建设边疆。

  “是胡杨精神塑造了今天的我。”一师十二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建说。

  2006年,从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陈建选择来到一师阿拉尔市工作。在基层一线,陈建勤学多思,像胡杨一样扎根在南疆、服务在基层,在这片广阔天地挥洒青春汗水。

  塔里木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紧贴南疆实际,根据南疆产业升级需要进行调整。如今,学校大力发展工科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确保把学生培养成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近5年,塔里木大学共培养23588名毕业生,其中有12535人选择留疆就业,6210人留在南疆,疆外生源毕业生留疆率达54%。他们如星星般闪耀在乡镇村落、团场连队,在天山南北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成为新时代胡杨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兴疆固边擘画宏伟蓝图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吴翠云不是在试验田里,就是在前往职工群众家果园的路上。

  建立产学研基地,打造科技示范园……多年来,吴翠云率领团队在南疆各地广泛推广应用红枣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团队先后获批建设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其中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小院”称号,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成果送到各族职工群众身边,帮助他们解决增收致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吴翠云说,为兴疆固边服务,是每一位塔大师生的职责使命。

  今年7月7日,塔里木大学启动了一年一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180名学生、400余名老师深入基层一线,广泛深入开展科技支农、支教、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乡土中来,到田野中去。65年来,塔里木大学始终根植南疆广袤大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围绕兵团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南疆重大科技需求和乡村振兴实际,塔里木大学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服务项目为抓手,在南疆建立高效农业、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42个,每年选派100多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0多个科技服务团,深入南疆基层,常态化、精准化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兵地融合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南北、塔河两岸、田间地头、各族职工群众身边,哪里有需要,塔里木大学科技服务团队就到哪里。

  塔里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张锐利介绍,如今,学校共有26支科技服务团队、109名科技特派员,服务涵盖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65年来,塔里木大学培养输送了8万多名毕业生,85%的毕业生在新疆就业,68.5%的毕业生扎根南疆,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人才培养的摇篮、民族团结的典范,为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爱萍表示,塔大将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为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秦俊伟 张美玲 李和平)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