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亘古沙漠变身富民“菜园子”

作者: 钟超 朱丹丹 马军权 张芳军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10-24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个占地近千亩的果蔬大棚基地俨然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9月22日,“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全媒体报道团队一行来到这个在沙漠中建起来的“菜园子”——十四师皮山农场菜博园。

  “很难想象,2021年之前,这里全是沙包。”皮山农场菜博园运营经理陈小雷感叹道。在陈小雷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菜博园,远处的沙漠一望无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前一座座温室大棚银光闪烁、排列整齐。

  大棚内,菜博园的员工们在繁茂的绿叶间穿梭,熟练地采摘成熟的西红柿、辣椒、黄瓜、西瓜等果蔬。不一会儿,满载新鲜果蔬的运输车从菜博园鱼贯而出,驶往周边批发市场。

  “我们有43座沙漠型日光温室大棚,每座棚占地3.2亩,种有辣椒、西红柿、茄子、西瓜、草莓等10余个品种的果蔬。”陈小雷说。

  行走在菜博园,记者看到,大棚之间仍然保持原始的沙漠地貌。在沙漠中,想要种活一棵树都难,这一大片果蔬大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答案就在土里。”陈小雷掀起地膜向记者介绍,“我们采用山东寿光设施农业的种植模式,地膜下方是由黄沙和秸秆肥、微生物菌等经过配比形成的特殊土壤。”

  “在这种土壤中种植果蔬,配合定期滴灌水肥等措施,果蔬就能茁壮成长。”陈小雷走到大棚内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旁,轻按开关按钮,整齐排列在果蔬藤边的黑色滴灌管便“吱吱”作响,冒出涓涓细流。

  “以前水浇地,现在水浇苗。”陈小雷说,菜博园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精准滴灌,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亩均用水、施肥量较大田节约近50%。

  “我们的大棚不仅节约资源,管理还省事。”陈小雷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打开手机软件,能随时查看、控制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大大减少人工管理成本,达到高效、增产、节水的目的。”

  菜博园占地700余亩,由皮山农场整合援疆资金,引进山东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运营,每年可产出各类果蔬5000吨以上,实现果蔬生产“四季不断档、常年有鲜菜”。

  为何选择在沙漠边缘建设菜博园?带着疑问,记者在菜博园的西红柿大棚内,采访了山东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田地区总经理李志强。

  李志强摘下一颗西红柿,向记者展示:“这里地处沙漠边缘,土地无污染,病虫害少,我们采用有机生态栽培技术和物理防虫技术,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组织生产,种植的果蔬市场前景广阔。”

  这两年,菜博园不仅丰富了周边职工群众的“菜篮子”和“果盘子”,还吸纳了大批职工群众就近就业。

  今年29岁的布阿斯·伊米提在菜博园工作一年多来,向技术员学到了不少蔬菜大棚种植管理技术。今年7月,她申请承包了4座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

  皮山农场菜博园通过“投资商+运营商+产业工人”的运营模式,着力打造“企业有利润、农场有效益、职工群众能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如今,菜博园内和布阿斯·伊米提一样,掌握种植技术后申请承包温室大棚种植果蔬的职工群众有20多人。

  近年来,皮山农场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皮山农场有日光温室大棚425座、拱棚50座。

  “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过程中,我们着力处理好荒漠戈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不新打一口井、保持用水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沙漠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皮山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艾合麦提江·玉努斯说。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