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增产增收,兵团如何让粮仓更加殷实?

作者: 郑娅莉    来源: 兵团日报    日期: 2023-10-25

  玉米两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平均亩产1663.25公斤;春播大豆打破全国高产纪录,平均亩产467.24公斤;冬小麦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18.69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87.74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8公斤,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冬小麦6次打破新疆高产纪录……近年来,兵团积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示范推广,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兵团力量。

  今年,兵团夏粮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实现增长,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总产达125.4万吨,较上年增加18.1万吨;小麦平均亩产466.1公斤,较上年增加4.7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公斤。

  目前,兵团秋粮正值收获期,记者深入部分师市团场,探寻兵团粮食增产增收的“密码”。

  稳政策稳面积,打牢稳产增产基础

  对于种粮职工群众来说,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是关键,怎么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落实到种粮主体,激发种粮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兵团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洪波说,今年,兵团充分发挥惠农补贴“指挥棒”作用,将冬春小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提升至每亩230元,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用水,提高职工群众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顺利实施。

  “今年我家种了80亩小麦,采用高密度种植、系统化调、水肥一体化、‘干播湿出’等技术,平均亩产突破700公斤,比去年增加了200多公斤,收成好得很!”三师五十三团三连职工海力力·买买提说,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一喷三防”等多项惠农政策支持下,种小麦得到了“真实惠”。

  稳政策、稳面积,是确保粮食丰收的“先手棋”。兵团把粮食产能提升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领导深入抓、责任单位全力抓”和“四级书记一起抓”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形成靶向发力、齐抓共管,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浓厚氛围。

  从寸草不生、白茫茫的盐碱地,到平均亩产500多公斤的水稻田,一师六团因地制宜打造耐盐碱地水稻试验基地,探索出一条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通过改良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能达到573.8公斤,1万亩水稻总利润超过500万元。明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做好土壤改良,争取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10月13日,六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魏九龙说。

  近年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盐碱化耕地改良与利用工作,组织疆内外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单位,根据不同盐碱化耕地类型及危害机理,广泛开展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获得增产丰收,主要得益于兵团的‘扩面’‘增产’。”孙洪波分析道,今年,通过引导次宜棉区团场退减棉花种植、开展复播作业等途径,兵团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60.3万亩,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高单产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今年是兵团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提升粮食产能该如何发力?

  在相对有限的耕地里,要实现粮食增产,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兵团党委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创建和示范推广工作,发扬基层持续开展高产竞赛的优良传统,长期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高产典型,集成一批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一批高产模式,推动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换了新品种,玉米平均亩产1570.46公斤,比去年提高了300公斤。”六师奇台农场二十五连种植户刘春兰告诉记者,“从播种开始,农场技术人员就对播种的深度、密度、施肥量等数据进行查验,全程严把质量关,这种专业细致的服务让人十分放心。今年玉米市场行情也好,42亩地预计纯收入能达到12万元。”

  “平均亩产1570.46公斤,太令人激动了!”六师农科所粮油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江鲁告诉记者,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团队的指导下,六师农科所通过对比试验,选用耐密、抗倒、高产、不早衰的迪卡R1831、登海550玉米品种,通过“宽窄行+缩短株距”的模式同时进行试种,每亩玉米地种植密度达到9200株,比以前增加了2000株,确保增产幅度在25%到30%之间。

  “今年,通过采用密植、精准调控等技术,在新疆及兵团的多个试验点,玉米平均亩产都达到了1500公斤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说,目前,团队研发的玉米高产技术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开始大面积推广。

  “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携手创建的全国玉米高产典型示范区,是推进‘吨粮田’创建的重点项目,为大面积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孙洪波说。

  今年,兵团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师团集中打造一批“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组织多个层级的高产竞赛,打造了一批高产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的面积达60万亩、占比22.3%,超过700公斤的面积达22万亩、占比8.2%,超过800公斤的面积达2.3万亩、占比0.8%;创建了一批高产连队、高产团场、高产师市,小麦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连队由去年的33个增加到88个,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团场由去年的4个增加到27个,一师阿拉尔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整师市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

  依托“五良”融合,挖掘粮食持续增产潜力

  “师市整体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新冬52号”冬小麦培育人、八师石河子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专家洪雪梅高兴地说,“‘新冬52号’是2015年审定的超高产冬小麦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的特性,有平均亩产超900公斤的潜质。”

  目前,由洪雪梅带领的科研团队育成的8个冬小麦新品种已在全疆进行了大面积应用推广,为粮食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兵团聚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五良”有机融合,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增产增收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提质行动、种业振兴行动、农业防灾减灾节约减损能力提升行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行动等“五大行动”,有力推动粮食产能提升。

  孙洪波表示,“五良”融合对兵团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兵团粮食持续增产仍有空间和潜力。

  土地产出能力仍有空间。通过将19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推进1000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可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单产提升仍有空间。通过实施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针对性实施“五良”融合的综合性方案,可以全面均衡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水平。

  模式创新仍有空间。在总结现有多熟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适宜模式,力争到2025年,多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中等规模的师市。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