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全媒体报道团队一行在三师五十四团遇到了一位“风一样的女子”,她叫李松英,今年40岁。
大眼睛、高鼻梁,脸上布满烈日留下的赭红,笑起来牙齿整洁而漂亮。别看她身形瘦弱,干起农活来利索极了。
初见李松英,记者被她的笑容所感染,也因她的忙碌而好奇。从天亮到夜深,她一直在干活或去干活的路上。一开始,和记者交流时,她总是显得有些“冷淡”。
带着好奇,10月12日一大早,记者跟着李松英,完整体验了她一天的生活。
今年,李松英家种了60亩油莎豆,管理40亩苹果园。眼下,正值油莎豆收获季,一家人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一个多月前,她家买了台崭新的油莎豆收获机。丈夫替人收豆子,李松英运豆子。当然,自家地里的活儿也不能落下。
早上10点,坐上3米高的拖拉机,李松英的一天在“哐哐当当”声中热闹开启。喂完鸡鸭,李松英便赶到自家的油莎豆地里收拾滴灌带,为过几日的收获做准备。下午4点,她又和丈夫一起,帮其他职工收油莎豆。
从电动车到三轮车、拖拉机,从两轮到六轮,李松英自如地穿梭在阡陌之间,好像没有她不能驾驭的车型。
一直忙到晚上9点,李松英又回到收油莎豆的地里。她随意坐在一处田埂上,吃起早已凉透的拌面。面条坨成一块,她便倒了些凉水进去搅开,匆匆吃了几口,又赶时间继续拉运油莎豆。
晚上11点半,结束了地里的工作,她骑上电动车,赶到苹果园关好鸡棚的门,再跑到仓库给顾客打包预订好的油莎豆。趁着挑拣豆子的间隙,李松英终于有空跟我们聊了起来。
“从老家跑到沙窝窝里种地,刚开始,父母不太支持我。”李松英说,2017年冬天,她只身带着大女儿从甘肃来到五十四团“考察”。来了,便决定不走了。
父母拗不过她,次年,她和全家人都来到了五十四团。
“我第一次到五十四团,当时就想,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在沙漠里建成一片房子,未来发展空间肯定很大。趁着年轻,我想多试试。”李松英说,更重要的是,团场学校、医院等各类设施完善,一家人都能住在一起。
原来,李松英的老家在村子里,孩子上学则在相距近20公里的镇上。为了上学方便,李松英的父母要带着孩子在镇上租房住。
“一家人能在一起,怎么样都好。”回忆往昔,李松英眼眶红了。
五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地资源禀赋差,种植过棉花、玉米等作物,均以失败告终。2017年,经多方考察,该团试种了3000亩耐碱耐旱的油莎豆,效果不错。
2019年,五十四团将油莎豆产业确立为优势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该团油莎豆种植面积达1.61万亩,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
五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银琼介绍,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饲草于一体的农作物,草叶是优质的牲畜饲料,豆子可磨粉、榨油、酿酒,经济价值较高。
“油莎豆根系发达,能扎根至地下60厘米,防风治沙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为种植其他作物积蓄地力。”李银琼说。
每年9月,茂盛的油莎草能长至半人高,从空中俯瞰,好似一片沙漠中的绿色“草原”。
近年来,团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据统计,2022年,五十四团7级以上大风天数较建团之初减少了三分之一,绿化覆盖率从过去的8%提升至50%。
李松英是五十四团最早种植油莎豆的职工之一,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靠着种植油莎豆,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忙碌之余,李松英还坚持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销售油莎豆,现在成了有着3万粉丝的博主。她小小的身板里,似乎蕴藏着无限的能量。
“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勤劳的人不怕没有饭吃。”李松英笑着对记者说。
这就是李松英,胆大、乐观又勤劳,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朴实得像一株田间的油莎草:抵御风沙,结出甜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李志伟 刘美惠子 通讯员 奉正云 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