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三师四十六团二连职工刘长福(左)在枣园里察看灰枣成熟情况。
种了十几年的枣树要挖掉,任谁都舍不得。可今年春天,三师四十六团一连职工梁超飞却挖掉了自家地里900多棵正值盛果期的枣树。
主打红枣种植的团场却要挖掉枣树?这让“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全媒体记者一行感到不解。于是,我们前往四十六团一探究竟。
来到四十六团二连职工刘长福的灰枣种植园,只见大枣挂满枝头。
“今年又是大丰收啊。”我们夸赞道。闻听此言,刘长福深深叹了一口气:“再往里走走看,就知道了。”
从枣林边缘向深处走去,只见枣树上挂的果儿逐渐稀疏。
“今年,我家的枣树受前期冻害和后期高温影响,产量很低。”刘长福说,“道路边的枣树,因为通风、光照好,产量相对高一些。园子深处的枣树减产严重。往年一亩能产600多公斤枣,今年能有200公斤就不错了。”
种了14年枣树,今年,刘长福头一回遇到红枣大幅度减产。
地处北纬38度,四十六团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果业。全团8个连队地处沙漠边缘,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团土地总面积的90%。
自1997年开始,四十六团下大力气开展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工作。2008年,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十六团调整种植结构,开始大面积种植灰枣。如今,四十六团的5万余亩耕地中,3.38万亩耕地种的都是灰枣,还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兵团红”灰枣品牌。
“2012到2014年,是灰枣价格最高的时候,不少职工都靠种灰枣过上了好日子。但受市场供需影响,2015年开始,灰枣价格便开始走下坡路。”四十六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发强说。
“近年,我们从红枣种植、管理全环节入手,着力提高红枣品质,与周边团场相比,四十六团红枣收购价格每公斤高出1元。”张发强说,但不少枣园枣树密度过高,耗费养分,不利于枣树通风透光。
今年年初,四十六团引导种植户对枣园疏密提干、增施有机肥,将原先2.5米、3米的行距提升至5米或6米,解决枣树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等问题。
按照枣园疏密要求,职工要伐去地里近一半的枣树,这让大家心疼不已。许多老职工都持观望态度:“这能行吗?”
“我先来!”今年春季,连队“两委”和像梁超飞这样敢想敢干的职工率先伐去了地里的部分枣树。在周边红枣普遍减产的情况下,疏密过的枣园红枣产量预计能达到每亩400多公斤,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单一的种植结构对职工来说意味着更大的风险。遇上价格不好的年份,许多职工可能连本钱都保不住。”张发强说。
在四十六团八连一片30亩的枣园里,滴灌带整齐排列,星星点点的蒲公英幼苗生长在滴灌带两侧。这是一块枣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示范田。
行走其间,我们担心将幼苗踩坏,八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徐常青却笑着摆摆手:“放心,蒲公英根深,不怕车轧人踩,生命力旺盛得很,套种在枣林里,不影响枣树管理。”
今年,四十六团组织干部职工前往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考察,学习枣树林下套种中草药发展模式。经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决定发展蒲公英、丹参、茴香等中药材种植。明年,四十六团计划种植1万亩中草药,枣园套种中草药3000亩。
从棉花到红枣,再到套种中草药,作物随着种植结构的调优不断变化,随着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一块绿洲,几经变迁。四十六团职工群众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茫茫沙漠变了样。(李志伟 刘美惠子 通讯员 奉正云 张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