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风向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将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为兵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兵团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这个目标增速与上年持平,但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锚定目标任务,兵团一定要全面贯彻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兵团党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优势,创新进取,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盘棋”,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稳增长,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兵团的优势在哪里?
厚植沃土,积蓄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近日,兵团重大项目——可克达拉金海生物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复工,60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建设基地,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四师可克达拉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4亿元。
“我们不远万里选择落户四师可克达拉市,看中的是这里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志平告诉记者,四师可克达拉市有“三大好”:资源禀赋好,是全疆玉米种植重要基地;地缘优势突出,产品向西出口、向东输入方便快捷;营商环境好,除了优惠的产业落地政策,还能享有项目建设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在这里投资创业感到非常踏实。
“经济发展的深厚动力,除了来自产业、区位、政策、生态等优势,还源于兵团特殊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副书记、四师师长曹萍告诉肖志平,兵团党委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带领各师市集中力量办大事、稳大局、促发展,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必然一浪高过一浪。
以前,四师可克达拉市一度陷入经济总量不大、重大项目较少、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强等困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后劲在哪里?
破除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开放引路,成为破局之要。
为此,四师可克达拉市一班人将视野投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寻经验、拓商机、引项目,抢抓机遇建设“向西开放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加速集聚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4年底,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当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兵团拥有独特的体制优势、产业供给优势和市场需求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和援疆省市倾力对口支援兵团发展,自治区党委加强领导、全方位支持,支撑兵团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不断汇聚。
“兵团党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了兵团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兵团优势凸显,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更为清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兵团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追“新”逐“绿”,“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你说它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诗人艾青在《年轻的城》中描绘的兵团田园风光和城市景象,正在创新之笔下呈现出更加壮美的图景。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演变和经济增速放缓,八师石河子市长期“倚煤倚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从传统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八师石河子市站在了关键历史节点。
如何转型突围?八师石河子市给出的回答是:立足一隅、面向全国,依托科技创新实力强、产业基础牢固、资源禀赋较好等优势,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创新破解转型之困。
以跨产业上下游、供需端耦合联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牵引,把能源产业全链条融入碳硅铝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交通物流、绿色农业、新型服务业等“四大产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全力推动实施城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八师石河子市加快形成各产业齐头并进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格局,成为兵团产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不断挖存量、提潜力、扩增量、强动能,今年,八师石河子市将持续推进产业链向绿氢、绿醇、光伏等绿色能源装备细分赛道延伸,推动能源“发、储、输、用”全链条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打造以碳基、硅基、铝基为主体的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好发挥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火车头”作用。
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兵团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扎实、科研力量集聚、开放底蕴深厚等优势,积极融入自治区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以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重点产业链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十大拳头产品”在全国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进一步积累了鲜明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要迎合大势、站上风口,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郇恒赛说,兵团将发挥创新优势,聚焦“千百十”亿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平台矩阵、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产业追“新”逐“绿”,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培育新优势,进一步为全国农业发展提供兵团经验
机器轰鸣、订单不断,日前,在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加工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今年高端采棉机订单量较上年增加了20%至25%,有部分订单来自国外市场。”该公司总经理李占涛说。
高端采棉机驶向国际市场,正是兵团发挥优势、做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结出的丰硕结果。
历经多年发展,兵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机械化大农业生产体系,并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制造领域技术优势,积极解决区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兵团采棉机、智慧农机制造等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我国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兵团经验、贡献了兵团智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兵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全力塑造农业新优势,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持续巩固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地位。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兵团农业也进入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
走进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皮山农场菜博园,仿佛进入了果蔬的海洋。“我们全力打造集生产、示范、研学、培训、科普、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多达16种。”菜博园运营经理陈小雷介绍,菜博园里“科技范儿”十足:用巡航机器人巡检、喷药、运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应用精准增湿增肥环控系统,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
今年,菜博园将放大特色优势,积极打造农旅新文化场景,通过多业态繁荣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致力于成为南疆地区的“蔬菜产业新高地”。
从总体发展来看,尽管兵团农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较为脆弱,在一些领域生产模式较为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兵团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实施农业领域“十大行动”,将现代农业要素高效融入农业生产,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农业新优势,切实推动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