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向“新”启新程
——兵团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综述
清晨,在七师胡杨河市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胡杨河天鹅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精准作业,年产120万张锯片的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该公司这一生产线的投产,填补了新疆锯片自动化智能生产领域的空白。
低空经济领域同样传来捷报。8月29日,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签下超10亿元海外订单,76套“兵团造”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系统将交付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标志着中国民用大型无人机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
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实施“制造业强兵团”战略,聚力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加快构建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夯实物质根基、提供技术支撑。
强链补链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近日,上海电气新星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在十三师新星市正式投产。作为兵团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高端”转型的关键布局,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十三师新星市高端煤化工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还与当地绿色化工、综合能源产业紧密构建起上下游联动格局,为区域产业补链强链注入了新动能。据测算,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64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打造重点产业链,通过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激发产业活力,深入推进三个“千百十”亿工程,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充沛动能。
——工业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1954年工业增加值仅2400万元,到2023年的近千亿元,兵团工业规模实现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兵团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00余家,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迈向多元优化。告别成立初期以农副产品粗加工为主的单一结构,兵团逐步构建起以绿色化工、棉花和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多元产业体系,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领军企业,有力推动了新疆和兵团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
兵团不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既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又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培育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工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特色化工领域,兵团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绿色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持续加快;在棉花和纺织服装领域,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弥补聚酯等合成纤维短板,提升织造、印染产能与技术水平,着力建设综合性纺织工业基地和服装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新材料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等产业已然形成集群效应;在装备制造领域,全力推动产业攻关升级,智能农机装备、低空经济装备、电子设备制造三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装备制造业加速崛起。
不懈攻坚求突破,一路耕耘结硕果。今年1至7月,兵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韧性与活力进一步凸显,为兵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向“绿”而行 擦亮产业节能底色
9月15日,新疆农六师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新建成的电解铝生产线高效运转。这条生产线搭载国内顶尖的电解工艺技术,以“煤电铝一体化”为核心路径,着力构建闭环循环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作为兵团铝基产业链“链主”企业,新疆农六师铝业始终坚持产业链延伸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加速电解铝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在绿色制造领域,该公司近3年累计投入超27亿元,斩获198项国家专利,凭借硬核技术筑牢绿色生产根基,为产业链上下游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是兵团众多市场主体锚定目标循“绿”而行的一个缩影。
近日,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度绿色制造名单,20家企业成功入选“兵团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兵团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兵团级绿色工厂63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兵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40%,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兵团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2024年,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兵团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逐步构建国家、兵团、师市三级联动培育机制,横向通过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全面转型,纵向以多层次示范引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升级,是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近3年来,兵团24家节能降碳重点领域企业累计实施技改项目71个,总投资31亿余元,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0.68万吨;建立兵团、师市联动节能监察机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专项监察,2024年,兵团企业淘汰落后设备419台,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指标达到国家基准水平,水泥熟料能效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今年,兵团积极推动《制造业追“新”逐“绿”行动方案(2025—2027 年)》出台,聚焦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产业创新平台提能、绿色制造体系完善、未来产业培育四大核心任务,勾勒出未来3年兵团制造业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清晰蓝图。
“我们将继续发挥绿色制造标杆的带动作用,加快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不断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郇恒赛表示,到2027年,兵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跃升至45%以上,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将突破70%,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将显著下降。
向“新”发力 推动“兵团制造”转型升级
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攻克国产采棉机“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使“兵团造”采棉机畅销国内、批量出口中亚与南美地区;石河子众和新材料有限公司100型高纯铝电解槽产出的铝液,一次电解质量达5N标准,三层液电解精炼工艺比肩国际标杆企业,成为国内超高纯金属铝材料领域的“领跑者”;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N型单晶用料(多晶硅),填补了新疆这一产品生产的空白,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近年来,兵团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最优增量”。
持续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及“揭榜挂帅”项目、“2+5”重点人才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共同带动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构建小升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截至目前,兵团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认定兵团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25家。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智改数转”正成为兵团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
兵团聚焦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出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行动计划》,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智能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检测设备,龙头企业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今年,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贯通的乳制品智能工厂”、新疆天业集团 “数据驱动的多业务协同化工智能工厂”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榜单,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入围全国万兆光网试点项目,“兵团智造”领域标杆不断涌现。
为进一步提速智能制造,兵团工信局将5G工厂与智能工厂培育相融合,出台《兵团5G智能工厂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标国家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标准,以“提质降本增效、重塑价值创造”为目标,梯度培育5G智能制造企业,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兵团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坚实支撑。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兵团工信系统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以数字技术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目前,兵团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52.3,近3年累计增长10.3%,数字化转型态势持续向好。
“我们将以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进程。”郇恒赛表示,“目前,兵团已启动450余家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将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方向推进改造工作,进一步夯实兵团制造业发展基底、稳固产业基本盘。”(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