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颜,强劲动能奏响时代交响——重走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新疆段(下)-新华网
2025 09/03 18:28:17
来源:兵团日报

古道新颜,强劲动能奏响时代交响——重走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新疆段(下)

字体:

  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新疆段承载着太多荣光,经过80多年发展,这条曾经支撑民族救亡图存的运输线,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沿线兵团师市积极融入乌鲁木齐都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北疆城市带,通过与地方共建交通网络、共享发展资源、共育产业集群,推动兵地空间布局互嵌、优势互补。昔日的抗战“生命线”,如今已演进为辐射天山北坡乃至全疆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带。

  

  “嗨呼杭唷,嗨呼杭唷,大家一齐用力。不怕高的山,不怕无边的戈壁,不怕风霜雨雪,我们——为了新新疆的建设,嗨呼杭唷,大家一齐用力。”在新疆日报报史馆,陈列着一份1939年5月20日的报纸,上面刊登着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首《筑路歌》。

  当时,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任教的茅盾抵达新疆不久,看见新疆各族人民修筑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火热场景,深受感动,奋笔写下这首歌。

  透过短短几句歌词,似乎可以看到当时新疆各族人民唱着这首劳动号子,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人拉肩扛,修筑这条战略公路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澎湃激情。

  在天山深处、戈壁大漠,公路一尺一尺向前延伸……仅用一个月的时间,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新疆段的公路和沿线11个地面中转站、5个航空站,还有数百座桥梁、多个加油站、汽车修理厂、仓库就全面竣工了。这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不仅是援华战略物资的道路,更是新疆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的“生命线”。

  80多年后的今天,这条当年在烽火中修筑、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国际通道,早已旧貌换新颜。让我们一起从霍尔果斯出发,看看它及其沿线今天的模样。

  

  在天山山脉西段绵延陡峭的群山中,霍尔果斯如同大自然精心设计的一道豁口,地势在此骤然平坦开阔,形成一条连接东西的天然走廊。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通枢纽,更是历史与当代的交汇之处,承载着往昔的厚重,连接着当代的奔腾向前。

  如今的霍尔果斯,不仅是耸立着国门的口岸城市,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已成为中国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口岸、开展经贸合作的“桥头堡”。今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225.5万吨,同比增长4.3%,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路累计达89条,可辐射境外18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和地区。这一个个跃动的数字,是一条新时代国际物流大通道日益活跃、繁荣兴盛的有力印证。

  对这条新时代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蓬勃活力,感受最深的无疑是紧邻其侧的四师六十二团。这个边境团场,如今已是产城融合、边贸兴旺的现代化城镇。

  “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来霍尔果斯口岸的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更红火了!”近日,在霍尔果斯国际商贸中心经营商铺的六十二团居民武文利忙得不亦乐乎。

  依托霍尔果斯口岸的发展红利,越来越多的团场居民像武文利一样,融入霍尔果斯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2023年底,六十二团启动金边新城建设项目,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住宿、餐饮、文旅等产业,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居民参与口岸贸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贸物流产业。目前,已投产企业运营态势良好,新落地项目接连不断,团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截至目前,六十二团共有7家外贸物流企业,其中3家正在建设,4家已投产运营,进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日用百货等。今年前7个月,该团实现贸易额3亿元,同比增长109.5%。

  从“物资通道”到“经济走廊”,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国内起点——霍尔果斯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使命,兵地在这里携手书写一个个新的边疆故事。

  

  离开霍尔果斯,汽车驶上连霍高速,一路东行。远处天山雪峰巍峨,眼前绿洲绵延,一条现代化交通大动脉将翻越天山。

  “果子沟段是抗战时期伊犁地区唯一的陆路物资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但当时靠人力修筑的公路路况极差,运送物资可谓生死一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党史研究处处长徐先东告诉记者。而如今,果子沟大桥如一道白色飞虹跨越深谷,连接着过去的奉献与今天的辉煌。

  飞桥越天堑,通途连城郭。沿着连霍高速继续东行,一座座兵团城市如明珠般镶嵌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上——可克达拉市、双河市、胡杨河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这些由兵团建设管理的新兴城市,已成为新疆产业蓬勃、生态优良的代表。

  日前,在位于石河子市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天域航通大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生产基地,几架大型无人机陈列在智能化生产线上。“预计今年可交付20架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涛说。

  随着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成与投产,八师石河子市在大型无人机制造领域实现了新突破。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正加速推进天津航大雄英飞机维修拆解、冰果无人机制造等一系列与航空相关的重大项目,着力构建涵盖航空制造、维修、拆解等环节的航空全产业链条。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运送的都是外国物资,今天我们在这里生产‘中国制造’。”李涛语气中充满自豪。

  

  穿行于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记者切身感受到,这条历史通道,不仅是商品的通道,更是文明的纽带。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如雨后甘霖,滋养着沿线各族职工群众的生活,绘就出一幅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的温暖图景。

  在六师五家渠市,教育的种子正借助援疆力量生根开花。山西省与六师五家渠市两地多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教师跟岗锻炼等“手拉手”活动。今年上半年,山西晋城与六师五家渠市共建“基础教育教研交流基地”,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8场次,受益师生1700余人次。

  医疗模式创新让健康关怀深入人心。在八师石河子市,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大力推广,社区网格同时也是“健康医格”,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包干到户,通过分片负责、分类管理、分级实施,打造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文化的交融更为这片土地注入灵魂。今年夏天,十二师成功举办第二届兵地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历时19天的24场演出,吸引了1500多名演员参与,现场观众累计达11.25万人次,线上观看人数更逾2234万人次。这一活动不仅带来了精彩节目,更带动消费928万元,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心相连”。(全媒体记者 姜蒙)

  

  东疆大地的哈密,是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新疆段的最后一站,亦是十三师新星市驻地。

  不久前,上海电气新星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在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填补了十三师新星市高端煤化工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锚定“当好兵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定位要求,借助“进疆第一市”的区位优势和“能源富集地”的资源禀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同时,该师市加快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绿色化工转型,推动产业链向精细化工、煤基新材料方向延伸。

  80年风雨兼程,变的是沿途风景,不变的是精神传承。昔日,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路护线,托起民族存续的希望;今天,兵地携手,以交通为脉络,以产业为支点,共同编织新时代新疆的繁荣图景。

  古道新程,共赴山河。这条奔流不息的动脉,将继续为新疆赋能,为中国蓄力,在新时代奏响更加磅礴的交响。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理峰】